樊氏八卦掌传承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轶闻 > 董海川轶闻录 第十四回 八卦神掌落神州——文大生撰

董海川轶闻录 第十四回 八卦神掌落神州——文大生撰

    光绪八年( 1882 年)十月二十五日,京华奇人,身怀绝技,武德高尚的八卦掌创始人及主要传人董海川端坐而逝,享年八十五岁。

    去世前,董海川忽感不适,运气则周身若散,乃急招门下弟子来,谓之曰:“余将逝矣,汝辈好自为之,如能使八卦掌永传不墜,则余虽死犹生也。”言罢端坐而没。

    群弟子如丧考妣,并在北京东直门外东北里许,红桥大道旁的牛房村购地建茔,守制三年。送葬时,仪仗尽是十八般兵器及特有的长短单双各类器械,弟子再传弟子数百人,送葬队群达二里。

    第二年,即光绪九年( 1883 年)春,尹福携众弟子树碑勒铬,以志纪念。墓冢为馒头形,碑额刻有“后生宗鉴”四字,碑文以草书摹勒上石,其书法遒劲丰腴,笔墨出入之际有如神龙出海变化万端,其意象征八卦掌之堂奥。

    以后又立三块墓碑,第二块立于 1904 年(光绪三十年),第三块立于 1930 年(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),第四块立于 1930 年(中华民国十九年岁次上章敬祥,仲春月上浣,敬立)。 1982 年,李子鸣等四百四十二人,起柩移葬,又立一块新碑。

    董公墓碑原立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红桥大道旁,后移至京西万安公墓。原墓地共有 4 块墓碑,现将较具有代表性的碑文一抄录于此,供广大武术爱好者研究、参考。

    碑文一 董 先生志铭

    后生宗鉴

    先生姓董,讳海川,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。少任豪侠,不治生产。法郭解之为,济困扶危,不遗余力。性好田猎,日驰于茂林之间,群兽为之辟易。及长,遍游四方,所过吴越巴蜀,举凡名山大川,无不历险搜奇,以壮其襟怀。后遇黄冠,授以武术,遂精拳勇。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,竟充宦官。先生疾恶如仇,时露英气,同人即起猜疑,改隶肃邸。因老乞骸,始得寓外舍。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,各授一艺。尝游塞外,令数人各持利器,环而击之,先生四面迎拒,捷如旋风,观者群雄,无不称为神勇,惮其丰采。及至弥留之际,从人启其手足,诚如铁汉。越三日端坐而逝,意者以为羽化。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。因茔葬于东直门外,距城里许。哀痛难忘,议立表识,以伸向往之忱!光绪九年( 1883 年)春二月立石

    铁岭贵荣撰

    沈阳清山书

    武遂古郡王振郭玺亭刊

    碑阴铭文

    徵则久远

    先生其灵气之所钟也!何生而有异于人?脱令壮年,仗剑以从军,吾焉知其所不扫荡乎烟尘?即不幸而成隐君子,亦可蠖屈以完身。乃郁折而白圭有玷,岂其有隐痛而生不逢辰?然身虽泯而名则荣。其谁曰不抱璞而全贞。呜呼!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,不禁抗怀屠狗,独黯然其销魂。

    大清癸未春

    铁岭贵荣撰

    沈阳清山书

    尹福、马维棋、史继栋、程廷华、宋长荣、孙天章、刘登科、焦毓隆、谷毓山、马存志、张均、秦玉宽、刘殿甲、吕成德、安分、夏明德、耿永山、魏吉祥、锡章、王辛盛、王怀清、沈长寿、王德义、宋紫云、宋永祥、李万友、樊志涌、宋龙海、王永泰、彭连贵、付振海、王鸿宾、谷步云、陈春林、王延桔、双福、李长盛、徐兆祥、刘宝贞、梁振圃、张英山、郭玉亭、赵云祥、张全奎、焦春芳、刘凤春、司元功、张铎、清山、何五、何六、郭通海、徐鹤年、冯濂、李寿年、陈泮。

    小门生:张逸民、马贵、杨峻峰、刘金印、文志、奎玉、王志、世亭、居庆元、刘印章、耿玉林。

    由于董海川旧坟墓遭到破坏,四块碑埋于地下, 1981 年由李子鸣先生、杨昆先生、贺普仁先生、王荣堂先生和高子英先生等牵头率领海内外门人,把坟墓和四块碑迁到北京西郊万安公墓。

    新墓在万安公墓内西北方,墓冢前面立碑坊,由三个面组成,中间正面碑坊书北京体育界公立的董海川先师之墓,左边正面碑坊书海外门下恭立的董海川先师之墓,右边正面书日本佐腾金兵卫博士恭立的董海川先生之墓。
碑坊背面中间书《迁请董海川先师大事记》,大事记内容:

    董海川先师之墓,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。惜十年浩劫中其坟被平,碑志埋于地下,于八零年八月二日将碑挖出,唯叹坟墓未动,且墓地尚有被占之危,故门中同仁将先师之坟迁至京西万安公墓。此项费用由门中人等捐献,聊表余汝后学之寸心!如筹款较多,可置地建立董公纪念堂,以便后学拜谒,永垂千古,仅此为倡。
右侧书北京发起人,左侧书外埠发起人。

    墓冢中间是董海川墓,按乾、坤、离、坎、兑、巽、震、艮八个方位建成八角形,上面书刻参加修墓人名。墓冢后面,自左向右排列旧碑四座,墓冢顶部全部覆盖绿色琉璃瓦。整个墓地庄严肃穆,方便后学拜谒。

    1982 年碑铭如下:

    董海川 先生墓志铭

    董公海川,河北文安人,约生于嘉庆十八年,殁于光绪八年冬。公生年壮举颇多,初集幼学拳技,汇南游见闻,提练击闪制胜之巧,采纳练神导气之方,始创转掌,首授京畿。未数年,高徒辈出,艺惊武坛,乃取易理析拳理,籍八卦名掌术,故公即为此门鼻祖。

    岁在辛酉,再传门人李子鸣等四百又四十二人群力同心,起柩移葬,今墓碑新成,嘱晚生铭文,以志记念。
    壬戍春立

    而今,京西万安公墓的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墓地,背靠香山叠翠,怀抱沃野万顷,巍然矗立与地长存。

    八卦神掌落神州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,其后学深研其理,充实其技。尤其是第二代宗师,尹福、程廷华、樊志涌、宋长荣、宋永祥、刘凤春、梁振普、史继栋、刘宝贞等,充实完善八卦掌技艺,自然贯通,形成不同风格,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丰富多彩。

    董海川先师的一生,在武术上是卓有贡献的一生,也是传奇的一生,留名千古的一生,他所创的八卦掌恩泽后人,造福人类。融养生与技击于一炉的八卦掌将永葆青春!董海川先师将永垂不朽。

    董海川 “ 仙逝 ” 后,在弟子们的努力推动下,八卦掌传人辈出,传播甚广。在其发源地北京,八卦掌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。第二代弟子以后,八卦掌开始向河北、山东、天津等周边地区发展,经过几代的努力,现在八卦掌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,成为很多人选择的武术。

    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,董海川因材施教,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。八卦掌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,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。

    现已形成的主要流派有:尹福所传的尹氏八卦掌,程廷华所传的程氏八卦掌,史继栋所传的史氏八卦掌,樊志涌所传的樊氏八卦掌,梁振圃所传的梁氏八卦掌,宋长荣、宋永祥所传的宋氏八卦掌,刘宝珍所传的刘氏八卦掌,还有刘凤春秘传的刘氏八卦掌及张占魁所传的形意八卦掌等。

    尹氏八卦掌出掌为 “ 牛舌掌 ” ,四指并拢,拇指内扣。出手冷脆快,富弹抖力,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,走自然步,趋于急行,以足碾地横开斜进,拧翻走转,进退直接,身行变化简捷明快。

    程氏八卦掌以 “ 龙形掌 ” 为基本掌型,该掌形虎口撑圆,拇指外张,四指内抱,食指上顶。掌式的运转曲线圆活,弧度较大,千回百折,形成螺旋,步行屈腿如蹚泥,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,多双摆双扣,运作舒展大方,其风格为大开大合。走转拧翻,行云流水,连绵不断,圈中有圈,层层不断,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 “ 游身八卦掌 ” 。

    史氏八卦掌出掌为 “ 钩镰手 ” ,食指、中指二指并拢,虎口撑开,其余二指内抱微屈。步法有蹚泥步和鸡形步两种。讲究五形五势,八字八法,尤善腿法,因此其八卦掌步法和腿法更加快捷、巧妙。

    樊氏八卦掌以 “ 瓦垅掌 ” 为基本掌型,该掌形虎口撑圆,四指并拢微屈,掌指竖立,中指上顶,掌心涵空。步法以 “ 三角步,打四面,踩八方,穿九官 ” 为主,走转圈为辅。走转时为踩步,行走自然,落地生根,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,其拳式紧凑、轻捷灵活。

    梁氏八卦掌以 “ 龙虎掌 ” 为标准,该掌形拇指外展,虎口撑圆,食指回指眉梢,中指上竖,中指、无名指分开,无名指小指内旋,其形似龙爪,又似虎爪,故称 “ 龙虎掌 ” 。步法抱膝摩胫,如趟似踢,其特点是以正击斜,借力发劲。

    宋长荣一派八卦掌特别注重下盘功夫,要求运动时前脚起,后脚蹬,掌要与肩齐,掌要握力,步法为 “ 驼形步 ” 。

    宋永祥一派八卦掌的基本掌法为 “ 荷叶掌 ” ,要求坐手腕,掌心内含,指根外旋,劳宫穴稍内含,手指的第二节后勾,指尖往前探,五指分开,大拇指尖微往里扣,其余四指梢各个距离相隔一厘米。其特点是换掌时要叠步,摆扣均衡,暗掌多于明掌。

    刘宝珍(贞)的八卦掌又称八卦阴阳掌,两臂分前后,后臂抱肩,横卧于胸口前,另一臂微曲肘,四十五度侧前上伸,两肘垂地,后前臂里拧,坐腕,掌形成指尖向上挑的阴掌,前掌坐腕,形成微向上平托阳掌。两掌虎口撑圆,四指分离,掌指尖微扣,掌心内吸,前掌指尖与眉平齐,后掌置于前肘里下侧,后肘对胸口。行步转圆速度较快,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法。

    刘凤春一派八卦掌。由于刘凤春入门董海川门晚,受董教浅,程廷华强教之,刘凤春长年苦练不辍,功夫深厚,仅单换掌一势就练了三年,所以 “ 翠花刘 ” 的单换掌未逢过敌手。

    张占魁的八卦掌集形意、八卦、迷踪拳为一体,刚柔相济,身法灵活。掌形为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和小指向上分开竖直,拇指斜向上与食指作八字形,掌心向外,手腕上屈。步法为蹚泥步。

    八卦神掌落神州,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,八卦掌发展时间虽然不长,但由于它动静结合,刚柔相济,在内功、外功的实效上都有独到之处,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,无论男女老少都适合练习。八卦掌不仅在我国大江南北得到长足的发展,而且传到了亚洲、欧洲和美洲世界各地。

    虽然如此,但八卦掌与太极拳相比,推广普及方面的广度、深度和知名度都远远不如太极拳。这就希望八卦掌同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,从而使这一优秀的武术拳种流传下来,更好地为人民祛病延年、健康长寿做出贡献。

分享到: